[本文由跑馬新手鄒先生撰寫, 太太珍珠整合編輯]
分工流程由鄒先生把內容大意寫完後,珍珠負責校正、順稿和添加背景資訊,協助讀者能更簡單讀懂(鄒先生中文實在不太好)。
本文同時發表於運動筆記網誌中:https://reurl.cc/zb7dV
—以下正文—
從小食量就特大又嘴饞的我,在懵懂的國中時期曾經把自己吃成一個小胖子,後來愛上籃球,發現透過這項運動能讓自己身形慢慢回復,但同時還是改不了愛吃的習性,只要運動量降低、體重就上升,在這樣的循環下,打籃球成了我唯一熱愛的運動管道。
第一次接觸「長跑」是2012那一年,因為年過25後,體能似乎較不易維持,若想在籃球場上好好發揮,必須先擁有足夠體力,於是選擇跑步作為我鍛鍊體力的方式。
住在紐西蘭這好山好水的好地方,在好天氣出門跑步是一件相當美妙的事,一開始我對跑步技巧什麼的都不懂,某天看到社區附近有跑步活動,就直接報名參加10k Run。結果比賽過程中不斷被女生追過,儘管拼了老命往前奔跑,卻還是花了55分鐘才跑完,氣喘吁吁、自覺體力好差。
在那之後依舊不懂跑步技巧的我開始持續跑步,一週跑2-3天,跑多遠完全看身體感覺,跑一跑累了就折回家、狀況好就跑久一點,呼吸方式、跑步姿勢、速度等也完全憑感覺亂做亂衝,所以仍經常跑到氣喘如牛…就這樣維持了一年多。後來因其他瑣事漸多,慢慢與跑步疏離,只剩下週末偶爾打打籃球、去健身房練些重訓。除了2015年為了婚禮,健身房稍微走的勤一些,接下來又繼續擺爛,任憑鮪魚肚蹤跡再現。
2017年初,我寫下本年度必完成清單之一:「跑一場半馬」。
其實當年跑完10k就曾想要挑戰半馬,會寫下這個目標,也只是單純想挑戰看看。4月中某天,我留意到奧克蘭附近知名的觀光小島Waiheke Island在5月初有場半馬賽事,那晚從健身房回家後,我毅然決然的告訴太太:「我決定要去跑!」之後短短一小時內,完成報名、訂船票、訂住宿,等待著三週後開賽。
在這場賽事之前,我只有偶爾去健身房跑跑步,最長就跑過一次10k,沒課表也沒任何裝備,只買了一個能測心率的耳機,當天穿著吊嘎內衣、運動球褲和一雙outlet特價出清的運動鞋就上場了。
紐西蘭火山地形的特色就是地勢高低起伏不斷,除了海灘那一小段路平坦外,沿途都是上下坡,人生第一次挑戰半馬的感想就是:15k後腦中只剩下意志力和無止盡的公里數倒數,甚至在終點前最後一公里的大幅度上坡,一度停下來用走的…慶幸的是我在自己設定的時間2小時內跑回來了。
第一場半馬,1:58:25完賽。
跑完半馬接下來幾個月又被瑣事纏身,直到8月底,2018東京馬開放報名,熱愛日本旅遊的我決定試試看,想說藉機找個理由再去日本玩,並幻想著人生初馬就跑六大馬是何等幸運的事。後來知道東京馬中籤機率之低,我決定加報同樣需要抽籤的京都馬,增加可以前往日本的機率。果不其然,這種中籤率極低的好運不常發生在我身上,10月初結果揭曉,東京馬沒中,但是京都馬中籤了!
當時的我已初步涉略一些跑步知識,並且發現運動筆記這個實用的網站,閒來無事就會看看相關跑步資訊和跑友心得,但對沒有真正跑過全馬的我來說,很多細節讀完依然一頭霧水,無法理解各種課表訓練的目的與重要性。
*初馬:2018年2月18日/日本-京都馬拉松
(訓練期4個月/2017年10月中 ~ 2018年2月中)
因當時對馬拉松訓練的知識有限,跑這場賽事之前,我第一次接觸到課表,用的是耐力網上的課表,看到「間歇跑」、「配速跑」等詞,對我而言就是跑比較快的速度罷了,心裡唯一清楚知道的是:「維持5分速就有機會Sub330」。
這四個月的訓練週期,我只吃下75%的課表,加上比賽前一天走太多路、腿有點疲憊,以及起跑區段選太後面,導致開跑後,光是穿越人群就耗費了不少體力,就算加速也追不了多少時間,跑到30k大腿開始抽筋,最後是靠意志力跑完全程。
所幸我對初馬設定4小時內完賽的目標再度達成-–3:51:55。
*第二馬:2018年7月1日/澳洲-黃金海岸馬拉松
(訓練期4個月/2018年2月底 ~ 2018年6月底)
這個週期開始使用Garmin 第二級馬拉松課表,一個星期跑五天,為期16週。經歷第一場馬拉松洗禮,這次我總算理解課表中各種訓練的配速概念,偏偏遇到奧克蘭冬日雨季又濕又冷,只能在健身房跑步機上練習。對比舒服的戶外跑,健身房裡好悶、景色又一致,跑起來有些乏味…不過我還是努力吃下80%左右的課表,連長達3小時的LSD都在跑步機上完成,四個月來,在戶外跑的次數十隻手指都數得出來。
這次比賽前盡可能減少走路、賽前多吃澱粉,目標3小時半完賽。但這場40週年的跑馬盛事有來自世界各國的眾多跑者參與,起跑前排廁所的人龍不減,我好不容易上完廁所才剛進入起跑點,不到一分鐘就開跑了,完全沒暖身。
黃金馬出了名的賽道平坦,而且一開始感覺狀況似乎不錯,天真以為可以跟上3:15的配速員,就傻呼呼的跟著衝,結果就是21k後開始感到疲累、掉速,30k左右大腿嚴重抽筋,一路走走停停,一度跑到懷疑人生…甚至吃了兩條主辦單位提供的能量膠,仍一點作用都沒有,還有點噁心想吐。
直到最後一哩路,有個洋人老伯伯在旁邊鼓勵我繼續跑,才能堅持跑完全程(上面照片就是我咬牙跑最後500m的模樣),也勉強小破PB 2分鐘–3:49:33。
*第三馬:2018年10月28日/紐西蘭-奧克蘭馬拉松
(訓練期4個月/2018年7月初 ~ 2018年10月底)
這場馬拉松我選擇繼續使用上個週期的Garmin課表,最大原因是我戴的Garmin Forerunner 645手錶能自動導入當日課表,只需按下開始跑步就可以按表操課,並打算趁這次把課表100%練完。這個週期的天氣大部分都不錯,所以絕大多數訓練都在戶外完成,除了第五週右腳踝輕微拉傷休息一週外,我連9月底飛去雪梨看Mayday演唱會都堅持早起把30km的Long Run 跑完再開始吃喝玩樂。
整體來說,這個週期不僅有充足的訓練,自己還在中間加了一些輕鬆跑來累積跑量, 尤其賽事位在日常生活所在地真的有差,賽前幾天吃的東西很好處理,也不用在賽前勞車舟頓,所以狀態各方面都維持的非常好。
前半馬穩穩跟著3:30配速員,後半馬才開始加速、不斷超車!中途沒有任何突發狀況,總算在人生第三馬"無抽筋"跑完全馬,非但順利突破Sub330大關,還一舉推進到3:22:18!
今年我將邁入32歲,「長跑」已成為我最樂在其中的運動,可以消耗熱量、欣賞戶外風光還能維持身材不走樣,一舉數得。這一年來的練習和三場馬拉松賽事,全馬第一階段目標Sub330順利達成。接下來就朝取得波馬入場門票的目標繼續前進,相信繼續努力,有朝一日能完成六大馬賽事!
此外,奧克蘭馬拉松是紐西蘭唯一一條AIMS認證的賽道,我認為不難跑,而且後半馬路線非常平坦好跑,但遠在南半球有點偏僻的一端(不過11/1紐西蘭航空開啟直飛台北了ya),海外參賽人數幾乎來自澳洲,其他國家的跑者實在少之又少,今年全馬跑者只有一千六百多人。正因如此,起跑非常通暢,前半馬上下坡路段也沒想像中吃力,下一篇文章再和大家分享這場賽事的特點,推薦給大家作為海外馬的選擇之一。